1240034633 发表于 2014-11-28 13:17:29

浅议美日恐怖电影艺术效果的对比

摘要:近几十年来,K·B电影异军突起,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在市场上独树一帜。在这一众K·B片中,美国和日本的K·B电影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相当的份额,而且在质量上具有独特、鲜明的风格,各自代表了K·B片发展的某种典型趋势。
关键词:K·B电影 艺术效果 对比一、K·B片的定义和发展(一)K·B片的定义根据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,K·B片是“一种气氛阴森、题材可怖、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观众毛骨悚然的影片”。它们“有的是对畸形的或者邪恶的·X·格进行精细的心理探讨,有的是关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,有的是利用环境制造悬念气氛的神秘惊险故事”。
《电影艺术词典》则解释为:“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、阴森可怖的场景制造感官刺激,吸引观众好奇心的故事片。”
大体上说K·B片就是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、阴森可怖的场景制造感官刺激,吸引观众好奇心,使观众获得审美快感的故事片。
(二)K·B片的发展1.默片时代乔治?梅里爱开创了影史上的首部K·B片《恶魔城》。此时的哥特文学,则为这一类型的K·B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其中包括美国首部K·B电影《化身博士》(1908),紧随其后的还有《莫洛博士之岛》、《格雷的画像》以及经久不衰的《科学怪人》。
2.20世纪30 40年代美国怪兽和反战题材引领热潮。这时期有声电影出现,为观众增加了至关重要的另一维度。怪兽题材从三十年代的《吸血鬼》开始一直持续了15年的演绎。其中1941年的《狼人》很具代表·X·。后来战争开始,K·B片也多了反法西斯的题材:如《人造怪物》、《被俘的女野人》等,最为骇人的是埃立克?冯?斯特劳亨在《美女和怪兽》(1944)中轻飘飘的言论:“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时,拿人还是小自鼠做实验并无差别。”
3.20世纪50—60年代巨型怪物和双眼暴突的外星人,成为了50年代K·B电影里的典型形象。这也是核战的恐慌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影响。如《巨蚁!》等。另一类是经典食人片。《科学怪人的诅咒》成为1957年美国最卖座K·B片。这类怪人吃人片为K·B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现代K·B电影诞生在60年代。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用《精神病患者》中一个人的癫狂揭开了60年代K·B电影的序幕,而乔治?罗梅导演的《活S人之夜》则是用全民皆狂为60年代画上了句号,也开创了僵尸片这一全新的K·B题材。
4.20世纪70-80年代70年代的K·B电影是十年癫狂后的井喷,罗梅罗(《活S人黎明》)、托比?霍珀(《德州电锯杀人狂》)等。他们的影片不仅延续着60年代K·B电影的主题“暴力、虐待、残忍、疯狂”而且更加张狂。库布里克于1978年开拍的《闪灵》则将疯狂发挥到了极致。此外,知名导演威廉?弗莱德金的《驱魔人》等也首度获得了评论界艺术·X·的认可。K·B片的这段繁荣期将一直蔓延到之后的80年代。80年代电影技术的进步是全方面的。《大白鲨3D》、《鬼屋3D》等都是立体技术首度走上银幕的代表作。
5.20世纪90年代以来九十年代,“意念”成为重要的K·B元素,《糖人》、《危情十日》、《人咬狗》、《午夜凶铃》皆属此类,而以《女巫布莱尔》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则成功回归K·B本源。
新世纪,《德州电锯杀人狂前传》、迈克尔?迈尔斯《月光光心慌慌:大屠杀》等老鬼纷纷回归,还有一系列来自伊拉克战争的虐杀狂潮K·B电影,如《电锯惊魂》系列、《人皮客栈》系列。
二、美日K·B片的艺术效果对比(一)K·B形象的设计美国大部分的K·B电影在K·B主体元素的设计上,通常设计的是看得见的实体。
《我知道你那年夏天做了什么》中,不断制造K·B杀戮的是一个穿雨衣拿铁钩的渔夫。《狂蟒之灾》中,让人害怕却又不得不与之拼S搏斗的是一条吃人的大蟒蛇。这些主体都是真实可见的。影片K·B主体的造型视觉上,经常给人一种令人作呕的设计,造成强烈的视觉排斥感。
另外,西方电影通常具有唐?吉诃德般的思维方式,那些勇敢对抗的人们很有英雄主义色彩。
日本K·B片的K·B形象往往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没有实体的怨灵,K·B的形象多是隐晦的,在一个时间的流程中,慢慢展现出这个怨灵或怨灵附身的形象。比如《午夜凶铃》中K·B的电话铃声和从电视机里缓慢爬出来的女鬼贞子。《咒怨》中眼神空洞一脸惨白的小男孩望向人的眼神,都充满了隐晦怨气的色彩。

天平 发表于 2016-3-17 13:35:07

这个贴不错!!!!!看了之后就要回复贴子,呵呵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浅议美日K·B电影艺术效果的对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