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都最有故事的教堂,赶紧约起来!
在欧洲,教堂遍布城乡各地,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且历史久远。其实在帝都也有不少教堂的,而且每个都有其相应的故事的喔,今天奇趣网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帝都最有故事的教堂吧!1. 南堂(宣武门天主堂)
Tips: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,地铁宣武门站B2出口,向北步行50米
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,因地近宣武门故称宣武门堂。1605年(明万历年间),意大利人利玛窦获颁官方认证的北京“暂住证”,可留居京城传教,他在宣武门购地置屋,修建教堂,成为宣武门堂的前身。
利玛窦的时代,帝国主义的舰炮还未轰开国门,传教服众全凭文化软实力。利玛窦苦学中国经典,与知识分子交朋友,传播教义的同时也介绍西洋文化和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。可惜利玛窦去世不久,爆发“南京教案”,官方禁教,南堂被封。后来明朝礼部部长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,举荐井筒历法的传教士来京,南堂才又成为教士的居所,恢复宗教活动。
1712年,康熙帝赏识西学,小规模推广西方文化,南堂原址重建。建筑采用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式,“前来瞻仰者,势如潮涌”,足见当时北京市民深为西洋建筑的高峻崇丽所震撼。
1900年反对在华传教士不义之行的义和团运动爆发,南堂尽毁,1904年重建。虽气势不如从前,但巴洛克风还是一目了然,青砖青瓦等材料也体现了与北京地方传统建筑的交融。
2. 北堂(西什库教堂)
Tips: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,地铁西四站D出口,向东步行500米
与南堂遥遥相对的,是位于西什库大街的北堂。它是北京天主教堂中最大的一座,原名救世堂,取天主教耶稣救赎之义。
北堂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有趣一幕,教堂主体为救世堂的哥特风,却在东西两侧各建一座纯正中国式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碑亭——高耸入云的哥特双塔与翘角翼然的传统碑亭形成了全北京城(乃至全世界)绝无仅有的奇观。
北堂最初建在中海西侧蚕池口的“黄金地段”,1703年落成。光绪时西太后扩建西苑,蚕池口教堂被列入拆建名单,清政府特将皇城西北的库房——西什库划给教堂使用,西什库北堂遂沿用至今。
帝都最有故事的教堂,赶紧约起来!
3. 东堂(天主教圣若瑟堂)Tips:王府井大街路东74号,地铁灯市口站A出口,向西步行400米
东堂地处繁华的王府井步行街,应该算是北京最为人所熟知的教堂。堂中奉耶稣养父若瑟为守护圣人,是北京城内继南堂之后的第二座天主堂。1655年(清顺治)时初建于王府井民居之上,到康熙时改建为西洋式。
教堂内原保存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多幅画作,可惜毁于一场火灾。此外,东堂的命运也十分多舛,先后毁于地震(康熙朝)、火灾(嘉庆朝)和战乱(光绪朝),1900年最后一次重建,仍采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的结合,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做装饰,入口处还有对联一副,中国特色十足。
4. 西堂(天主教圣母圣衣堂)
Tips: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0号,地铁新街口站B出口,向西步行50米
西堂是四大天主堂中规模最小的一座,可能与它兴建时正值中西“礼仪之争”有关。嘉庆年间,中西文化冲突愈加激烈,西堂被勒令拆除。
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,英法联军要求恢复天主教的日常活动,西堂才又原址重建,重建后的教堂与北堂一样,采用地道哥特风,钟楼有三层楼高,塔尖十分突出。
帝都最有故事的教堂,赶紧约起来!
5. 圣米厄尔堂Tips:北京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,地铁王府井站B或C出口,向南步行500米即到
圣米厄尔教堂位于东交民巷,是近代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。与前述四大天主堂比,它规模小但胜在玲珑精致。
教堂建于1901年,时值《辛丑条约》签立,东交民巷地区沦为法租界,使馆和外国银行汇集于此,附近还有大名鼎鼎的六国饭店,在此生活的洋人很多。圣米厄尔堂正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所建,最初专供外国人使用,据说圣堂花窗使用的彩色玻璃还是清末专程从法国运来的。
6. 亚斯立堂
Tips:崇文门内大街后沟胡同丁2号,地铁崇文门站B出口,向北步行100米
亚斯立堂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基督新教教堂,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,是美国卫理公会(新教的一大宗派)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。教堂曾毁于义和团战火,1904年,亚斯立堂在崇文门现址重建,算来也有110多年的历史了。
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,时任亚斯立堂美国牧师的宝复礼(汉名)曾充当侵略军的情报官。联军原定从永定门打进城,宝复礼因熟悉市区交通,特建议军队选广渠门攻城。因为走永定门会“使英军多走3英里路,浪费时间”;而且永定门比东南的广渠门“坚固得多”。他的建议也被联军采纳。
除了侵华特工的黑历史,亚斯立堂与近现代政要渊源颇深。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曾在此受洗入教,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克林顿都曾在访华期间在此进行礼拜。 呵呵 高兴成什么样了啊!!! 也有啊,前天不是你也到一个很狂的贴里去了吗?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