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zh62lqt 发表于 2015-11-3 03:28:24

世界末日大猜想:矮星群将撞击地球


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约翰-伯钱斯基(John Bochanski)是这项研究负责人,他说:“M型矮星进入太阳系的可能·X·基本为零,但如果一颗M型矮星接近太阳,它将带来彗星雨。”他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第217届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。另外,伯钱斯基和同事对40000颗M型矮星的轨道进行计算研究,它们是普通类型的红矮星,一切恒星中70%以上是M型矮星。恒星轨道分类计算提供了 径向速度、间距和天体的固有运动数值。

  研究人员基于以上数据对这些恒星运行轨道进行了未来10亿年预测,起初他们将此作为一项单独·X·研究,使用恒星作为银河系盘状结构的绘图工具。研究人员还意识到这些4000颗M型矮星不可能跳跃式地接近太阳系,并足够破坏我们的系内邻居,或许它们以“抛掷”彗星的形式进入太阳系内部。伯钱斯基说:“这就像一把手Q配备着40000颗子弹,让我们拭目以待是否有子弹能够击中目标。”

  依据计算结果,研究小组发现18颗M型矮星具有“复仇女神轨道”,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假定的矮恒星可能环绕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,而这18颗却是随着时间接近太阳,再远离,再次接近。目前,科学家们援用“复仇女神轨道”来解释地球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周期·X·特征,“复仇女神轨道”会已一定时间间隔来扰乱奥特星云中彗星的运行轨道,潜在酿成彗星碰撞地球的毁灭·X·事件。


  该研究小组的这项研究推测不确定·X·较大,尤其是预测未来10亿年之后的事情。这18颗危险的恒星未来与太阳系发出碰撞的概率也非常渺茫。伯钱斯基表示,目前我们已掌握太阳系50亿年的历史·X·评估。他认为未来10亿年前可能会有一颗恒星与太阳发生“亲密接触”。虽然这是一项概率较低的天文事件,但是我们通过该研究能预测出可能未来毁灭地球的天文事件。不过,未来人类可能已可以移居新的星球,借此来躲避灭绝之日的来临。

  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﹐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﹐即等同于主序星。光谱型为O﹑B﹑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(如天狼星)﹐光谱型为F﹑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(如太阳)﹐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(如南门二乙星)。但白矮星﹑亚矮星﹑“黑矮星”则另有所指﹐并非矮星。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“简并矮星”也不属矮星之列。


  “黑矮星”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﹐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﹐它处于冷简并态﹐不再发出辐射能﹔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(小于约0.08个太阳质量)﹑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。光度最弱的一类星系﹐其绝对星等M 为-8~-16等。有的矮星系是椭圆星系﹐也有的是I型不规则星系。这两种矮星系都是小的﹐成员星通常也不多。质量只有10~100太阳质量。

  不规则矮星系包含着大量闹行郧猢o并且包含着星族 I的恒星。椭圆矮星系是椭圆星系中质量小的星系。它们与球状星团很类似﹐二者的不一样仅仅在于前者直径约为后者的10倍。在本星系群的40个星系中﹐就是20多个是椭圆矮星系﹐可见其数目之多。这种星系光度弱﹐所以在49999秒差距之外是看不到的。


  白矮星(White Dwarf)是一种低光度、高密度、高温度的恒星。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、体积比较矮小,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。也有人认为,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。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。恒星在演化后期,抛射出大量的物质,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,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.44个太阳质量,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。

  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,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(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、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,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──中心星)的中心星,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,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、晶化,直至最后“S亡”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世界末日大猜想:矮星群将撞击地球